WFU

2017年5月1日 星期一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重做一次行不行?





50 歲出頭的陳先生這次參加例行的員工健檢。手上的資料顯示,平素注重養生的他始終保持標準身材,所有的項目幾乎也沒有異常;正準備恭喜他,突然注意到報告裡的糞便潛血檢查是陽性;於是我建議進一步安排大腸鏡,只見陳先生的臉色突然為難了起來。

「可是 ... 我鄰居半年前也這樣,再做第二次就正常了,我能不能也跟他一樣?」


糞便潛血檢查要看什麼?


糞便潛血檢查最大的功用,是檢測在糞便中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液。這種現象可以用最少的力氣幫我們找出潛藏的大腸癌,以及較大的息肉;前面兩者都容易產生不易察覺的微量出血。

糞便潛血的原理有化學法和免疫法,免疫法因為對大腸病灶的準確度更高,所以列為國健署癌症篩檢的標準項目之一:五十歲以上,到七十五歲,每兩年補助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根據我國的統計每 20 位糞便潛血陽性中,至少有一位大腸癌,而一半以上有未來可能癌化的腺瘤性息肉,所以絕不能掉以輕心!

好消息是,藉由糞便潛血篩檢,後續大腸鏡確認的病灶,通常是比較早期的大腸癌,可以手術切除,有些狀況下甚至用大腸鏡下就能做完整的治療,不須要在肚子上留下傷口!同樣的,發現較大的息肉後,只要切除乾淨,就等於是預防了未來的大腸癌。


糞便潛血的準確度如何?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糞便潛血陽性,「中標」的機會也不過是 1/20 ,何必那麼緊張呢?要知道目前台灣的大腸癌盛行率是每兩萬人有一位,但是要安排所有國民的「大腸普查」,不夠經濟也不夠合理。可以把兩萬人的捜索範圍準確縮小千分之一的潛血檢查,已經是小兵立大功了。

我們可以想像人體是一座大房子,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夠好的方法可以馬上找出這棟房子哪個角落出了問題。而糞便潛血像是一個還不錯的警報器,雖然有時候會秀逗自己鳴笛,也可能偶爾反應遲鈍沒出聲,但只要聽到警報,一個屋主就應該提高警覺,而不是繼續睡覺,想著「反正如果真的失火,明天早上還會再響一次」

有些人會覺得,二十分之一的大腸癌機率也不算高,反正 95% 會沒事嘛?前面說到,很多人雖然還沒罹癌,但已經有息肉,如果處理掉就可以避免後續產生大腸癌。就算不考慮這一點,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台灣目前每年大腸癌發生率約十萬分之六十五(2016 年癌症登記),那糞便潛血陽性的人,大腸癌的機率算起來是一般人的五十倍以上!(正確數字是 76 倍)

事實上糞便潛血對於大腸癌的確不是完美的檢查,即使是免疫法,對於大腸癌的偵測率也只有七成,也就是說,十個罹患大腸癌的患者,可能有三位糞便潛血仍然是陰性!所以聰明的您可以明白為什麼不應該「重做一次」了。假設真的是早期大腸癌,有接近三分之一在第二次結果會顯示正常,以為鬆一口氣,卻會變成對自己人生最大的玩笑 ...

眼尖的讀者會注意到糞便潛血大概有一半的狀況最後是「空包彈」,這些狀況有時是痔瘡出血或發炎,有時則沒有明確的原因。反過來說,許多痔瘡患者並不會有潛血反應,所以把陽性歸咎給痔瘡是不適當的,還是得做大腸鏡確認才行。前面提到,潛血檢查能簡單從大海撈針中找出高危險群,國內外的長期統計,這樣一個簡單的檢查就能把大腸癌五年存活率提升近兩成左右,已經是相當好的結果了。

至於飲食、胃潰瘍出血是否會影響糞便潛血判讀,或是不符合國健署給付的族群該如何篩檢與防護,我們之後會再談。


小結


  •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二十位就有一位大腸癌,一半會有腺瘤性息肉
  •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應該於三到六個月內接受大腸鏡檢查
  •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不能」因為重複檢查潛血正常,就當作沒事